中  文 | ENGLISH
 行业动态

舟山:粮油集散踏浪而歌

  波光粼粼的映照之下,一艘10万吨级巨轮缓缓停靠进码头。一个个钢吊犹如一只只巨大的机器手,将巨轮运送的粮食捧进了散粮输送带。在隆隆的巨响声中,全机械化轻松实现了颗粒归仓。

  这里就是位于舟山市定海区的老塘山港区码头,在解放后的30多年里,这个码头除了偶尔驶过的渔船,和岸上慢慢走过的拾螺人之外,没有赢得过更多关注。

  由1390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的舟山群岛,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仅1440平方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千岛之城”,也是全国惟一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划。

  舟山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浙江省东北部,踞我国南北沿海航线和长江黄金水道“T”型交汇点,紧邻长江三角洲辽阔腹地,背靠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口,面向浩瀚的太平洋。

  舟山港深水岸线资源丰富,国际航道贯通境内,建港条件得天独厚。

  据舟山市港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舟山市海岸线长度为2444千米,占我国海岸线总长度的7.6%;舟山市深水岸线长度为279.4千米,占我国深水总岸线总长的18.4%。

  舟山港向外直接面向东亚及整个环太平洋地区,海上至香港、高雄、釜山、大阪、神户均在1000海里之内;向内不仅可连接沿海各港口,而且通过江海联运,可沟通长江、京杭大运河,直接覆盖整个华东地区及长江流域,是中国沿海向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港口远洋运输辐射的理想集散地。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进出口贸易的日渐丰富,舟山的物流区位优势日益显现,舟山港的重要性也得以显现。

  有专家表示,舟山海域航道畅通,港域宽阔,锚泊避风条件优越,多条国际航线穿境而过,是我国建设大型深水港的理想港址,港口资源可建码头泊位年吞吐量超过10亿吨。

  舟山港背靠我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这里城市群体密布,交通运输便捷,进出口贸易频繁。传统的丝绸纺织、五金、食品和工艺品是全国主要的外贸出口商品。钢铁、石化、水泥、木材、化工、机械以及电子、家用电器等,种类繁多,发展很快。

  粮油集散梦想升腾

  近几年来,随着浙江省以及长三角地区农村乡镇工业的蓬勃发展,其产品已成为本地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量也相应出现放大。

  因此,舟山群岛被认为,不仅是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也是国际海运枢纽和江海联运的中转港口,还是我国粮油等大宗商品理想的中转集散地。

  “利用进口粮交易平台连接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继而形成进口粮交易市场和中转集散地”的想法,日渐在舟山粮油人的心中升腾。

  舟山粮食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要用进口粮原料,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用循环经济形成粮食加工园区,由此“前店后厂”继而形成集仓储、加工、批发(运输)、信息于一体的粮食物流中心。

  舟山是粮食纯销区。据舟山市粮食局监管处副处长徐志刚介绍,全市年需求粮食量3.5亿公斤左右,基本上依靠外购,对市场的依存度达到95%以上。此外,舟山的粮食仓储设施以地下库为主,虽然具有储粮的自然优点,但其小、散、慢、旧的状况与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

  舟山市政府一官员表示,发展粮食物流业,一方面能解决舟山的粮食安全问题,另一方面能发展舟山的粮油加工产业,是一举两得的方略。

  2004年初,舟山粮食物流基地的建设正式启动。

  据规划,舟山市将在本岛西部老塘山港区域建设国际粮油物流中心,总规划用地面积4.35平方公里。

  建设目标是:以“四散”(散装、散运、散储、散卸)和“四位一体”(储运、加工、批发配送、信息)为原则,建设舟山国际粮油物流中心。

  主要功能是:作为省际粮食物流通道,解决长期困扰浙江粮食调运的铁路运输瓶颈制约,加快形成“北粮南运”的快速通道,有效实现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宏观调控,确保浙江粮食安全。同时,争取成为国家进口粮的流入通道。在此基础上,建设形成粮油加工园区。按照粮食现代物流理念,建设一个集粮食仓储、加工、批发(运输)、信息于一体的规模化、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中心,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体化。

  2007年,老塘山码头完成了散装散卸,在华东地区率先实现粮食装卸的现代化。

  “目前,舟山粮油物流基地的码头卸船功能和减载功能是长三角地区最强的。”徐志刚说。

  “配角”港崭露头角

  之前提到舟山港,业内人士还是更愿意称之为“宁波—舟山港”。

  2006年1月1日,“宁波—舟山港”名称正式启用。浙江省政府对外公布,原“宁波港(601018,股吧)”和“舟山港”名称不再使用。

   “这标志着酝酿多年的‘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取得突破性进展,一个崭新的东方大港就要整合诞生。”当地媒体曾这样评价“宁波—舟山港”的诞生,并评论认为,该港是中国大陆主要的集装箱、矿石、原油、液体化工中转枢纽和储存基地,是华东地区主要的能源、原材料、粮食等散杂货集散中心。

  2008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首次位居国际及国内海港第一位,2009年“宁波—舟山港”的货物吞吐量达到5.77亿吨,继续保持了国际及国内海港第一位的优势。

  浙江省政府的一名官员曾高调宣布,将用5年时间,将“宁波—舟山港”打造成世界第一货港。

  虽然地处同一海域,使用同一航道,拥有同一经济腹地,无论称呼的运用,还是进出口贸易的数据,均显示,舟山港只能是宁波港的配角。

  有数据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诸如金属矿石、煤炭、石油等主要货种吞吐量的88%,都经由宁波港。业内专家看来,区位优势更为明显的舟山港,却没能从中分一杯羹。

  “当宁波港运转超负荷的时候,会把部分货物给舟山中转。”舟山市政府的一名官员也承认,舟山的许多周转货物都来自于宁波港的“赠与”。

  舟山市政府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历史原因,加上舟山人小富即安思想的影响,舟山错过了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机。

  更有悲观人士认为,舟山的旁边是上海和宁波,这两个城市远比舟山强大得多,舟山即使修好了大桥,宁波这边只要关闭大桥通道,对舟山就会带来巨大影响。所以说舟山的发展是需要宁波跟上海鼎立相助的。可是这种相助往往是要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作为代价,上海、宁波会有这种胸怀吗?

  不过,与可以自由进出25万吨级以下的船舶,候潮进港25万~30万吨级超大型船舶的宁波港相比,舟山港拥有的建港条件更是世界罕有。

  据资料显示,舟山港水深15米以上的岸线200.7公里,水深20米以上的岸线103.7公里,穿越港区的国际航道能通行30万吨级以上巨轮,但是目前只有不到10%的深水岸线得到开发。

  国际中转气候渐成

  有证据表明,凭借特殊的地缘优势,舟山自古就是国际粮油中转的平台。

  1979年,考古学家在舟山市定海区马岙镇发现了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古文化遗址群,出土了大量文物。

  出土的夹砂红陶碎片上多数留有稻谷痕迹,专家认为, 5000年前舟山就是中国水稻东传日本的海上通道。

  因此,着力打造国际物流岛的设想,使得众多对粮油产业已失去信心的舟山粮油人,又重新点燃打造黄金产业的希望。

  “国际粮油集散中心将成为舟山市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的重要板块。”中海粮油董事长曹国武表示。

  同样,舟山粮油行业工作者也为之欢呼:“国际粮油集散中心的建设将使得舟山乃至浙江的粮油产业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有工作人员介绍,老塘山港区航道等级高,锚地条件优,码头腹地大,是建设大型粮油集散加工基地的理想选址。

  舟山市粮食局局长薛剑波认为,利用舟山独特的地理区位和深水良港的优势,加快舟山国际粮油集散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使之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粮食集疏运的“龙头”,对增强政府粮食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主动性、提高防范和应对粮食市场风险的主动适应能力、确保浙江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粮食安全、促进粮食流通和加工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粮油集散中心目前拥有两个5万吨兼靠8万吨码头,两个2.5万吨以下的装船码头,1个5000吨以下的装船码头,配备每小时1300吨入库输送线和每小时300吨出库装船输送线。

  在临港工业园区内,浙江省粮食局下属的8万吨仓容省储备中转粮库、年大豆加工能力60万吨的中海粮油公司、年生产20万吨啤酒的舟山英博啤酒有限公司,均已正式投产。刚刚入驻的浙江兴泰粮油公司,也在大干快干,争取早日投产。

  一个比较现代化的临港型大型粮油物流、加工、贸易基地已初具规模,实现了粮食储运、装卸全方位散粮化。

  由于优越的港口作业条件、区位优势和初具规模的粮油集散能力,舟山国际粮油集散中心引起了国际一流粮商的关注,美国小麦协会、法国粮食局、加拿大小麦局、澳大利亚小麦局等,也纷纷到舟山中转出口小麦,开拓中国及东南亚市场。

时间:2011/4/15 浏览次数:275 
 
  信息查询
  请输入查询号: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CopyRight© 2006-2018All Right Reserved  客服热线:021-53851118 53850998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祖冲之路2277弄4号楼    版权所有:上海德誉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