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港,中部崛起新“引擎”
湘江呈“U”型流经湘潭,使湘潭具备了成为内河航运黄金港口城市得天独厚的条件。数百年来,“一江四岸”樯帆点点、店铺林立,使湘潭成就了“金湘潭”、“小南京”的美名。
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十分发达的湘潭航运业因高速公路、铁路运输的兴起而走向衰落。2000年,湘潭港年货物吞吐量仅为78万吨,整个水运行业一片萧条,成为湘潭经济、社会动荡的隐患。
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湘潭及邻近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冶金、机械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使进出湘潭的货物吞吐量连续翻番,水运运量大、成本低的优势充分地凸显出来,湘潭的航运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2006年600万吨、2007年791万吨、2008年960万吨、2009年1106万吨、2010年1164万吨……这组“十一五”期间湘潭港货物吞吐量的数字,是湘潭港口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湘钢、涟钢、萍钢产能的急剧扩大、大唐电力的扩产、以湘电风能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业的异军突起和以九华、高新为代表的园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的矿石、电煤、机械设备和原材料要运进来,钢铁产品、机电产品要运出去,连续翻番的运量不仅使铁路、公路不堪重负,高额运费使企业的成本上升,在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为解决运力不足、运价过高带来的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人们把目光逐渐转向了运量大、成本低的水运。据估算,“十一五”湘潭水运为本地企业节约成本达9亿元。水运已在湘潭大宗货物运输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运业的发展带来了港口业的繁荣。湘潭港口内涵正从传统的资源进出功能,逐步向物流服务功能转变,资源配置作用明显增强。随着发展空间的扩张,湘钢、九华示范区特别是高新区都将大幅度提高港口吞吐量,形成港工互动的良性循环。在湘潭港铁牛埠港区、九华港区后方,已形成钢铁建材、能源电力、先进装备、石油、机电、汽车及零配件等产业集群,呈现前港后厂的经济活跃局面。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对湘潭港口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湘潭港航管理机构与港口水运企业抱团取暖,共商对策,共克时艰,帮扶企业渡过了难关。成品油税费改革实施后,航道养护费、水路运输管理费等交通规费被取消,港航管理机构进一步转变职能,大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先后开展了“为经营户排忧解难促发展”、“成为经营业主贴心人”、“创先争优在湘江”等一系列活动,真正做到服务船主、服务企业、服务水运,确保了湘潭港口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时间:2011/4/29
浏览次数:2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