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区内航线将成全球贸易增长新引擎
以前,印度尼西亚、日本与韩国间的贸易和中国与其东南亚制造业伙伴间的贸易性质有较大不同。经营亚洲区内航线的船公司并不像欧洲的班轮行业协会那样公布贸易数据。因而,呈现在世人眼前的亚洲区内贸易画面必然只能是只鳞片爪。 随着主干航线的疲软,亚洲区内航线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亚洲区内贸易公认的引擎——中国正在经历一场结构性调整。其贸易顺差已经连续3个月降低。从目前来看,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中国都在温和下降。 在新形势面前,经营亚洲区内航线经营商也在适应、调整重心,但他们并不打算缩小规模。 不久前,新加坡太平船务宣布将开辟一条连接中国/孟加拉国的新航线。日邮、长荣和韩进也新开了一条中国/印度航线。台湾的建华海运(Kanway Line)新开了香港、华南、越南线。万海则调整了旗下一条泛太线,将越南的盖梅加入挂港。除建华海运10月才有所动作外,所有上述航线调整都发生在9月份。 今年上半年,东北亚(包括日本)往其他亚洲国家的出口增长了5.5%。排除日本后,东北亚往其他亚洲国家的出口增长达到了7.5%。东北亚(包括日本)往中东、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亚洲的出口增长了14.8%。排除日本后,往上述地区的出口增长了15.2%。以上数据还显示东北亚(除日本外),增加了对日本贸易伙伴国的出口,且受益于往灾后的日本输出货物,因为后者的部分国内消费品制造业因天灾而停顿。 相比之下,东南亚国家的占比正在增加。东南亚国家与东北亚的贸易占亚洲区内贸易的比重从2008年的14%上升到了2009年和2010年的16%。 东南亚国家的增长动力之一是迅速增长的消费品需求。东南亚成为亚洲区内贸易乃至世界贸易增长支柱的迹象令人鼓舞。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在中国之外,世界又多了一个稳定、旺盛增长的缓冲区
时间:2011/10/27
浏览次数:643
|